会议简介
 
 

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和光子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信息光电子器件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旨在展示光子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探索关键技术与学科发展趋势,促进科研人员及产业界人士深度交流。欢迎广大代表参加此次光学盛会!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拟于2025年8月15至17日在哈尔滨召开,大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激光空间信息全国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光学学会承办。大会拟设立5个专题,涵盖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近30个研究方向。会议录用的英文论文将由SPIE出版,并提交至Web of Scien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和EI Compendex等数据库检索。

会议背景
 
 

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和光子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旨在展示光子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探索关键技术与学科发展趋势,促进科研人员及产业界人士深度交流。
1996年10月13日在深圳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主席王大珩、大会主席侯洵、秘书长刘德森,李景镇教授主持开幕式。王大珩、侯洵、王启明、金国藩、高鼎三等院士与刘颂豪教授、谢绳武校长和深圳市郭荣俊副市长参加了会议,同时从这次会议“走出来”的院士还有刘颂豪、郭光灿、祝世宁、王立军、刘文清、相里斌等。
王大珩先生作大会主题报告,第一次把光子学、光子技术和光子产业提到日程,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促进了武汉光谷、长春光谷和广东光谷的诞生,我国光学与光子学事业从此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最新动态
 
 

2025年6月9日  会议第二轮通知、征稿
2025年6月30日 第一轮截止投稿
2025年7月20日 中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
2025年8月14日 SPIE全文投稿截止日期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第三轮会议通知NEW

第十四届光子学学术会议海报模版NEW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投稿模板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全文投稿模板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光学学会信息光电子器件技术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激光空间信息全国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光学学会

协办单位
超快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Light学术出版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支持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光子学报》
《量子电子学报》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
组织机构
大会名誉主席:
韩杰才 院士/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
侯  洵 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庄松林 院士(上海理工大学)
顾  瑛 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罗  毅 院士(清华大学)

大会主席:
谭久彬 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  卫(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大会共主席:
刘  俭(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谢小平(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秦玉文(广东工业大学)
姚保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吕志伟(河北工业大学)

大会执行主席:
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
郭海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特邀嘉宾:
曹健林(科技部原副部长)
潘  庆(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原副主任)
白雨虹(长春光机所副总师/原light中心主任)

组织委员会:
李宏伟、杨添宇、康冬鹏、何  应、崔怀愈、张延相、段小明、娄秀涛、胡建明、明  媚、李天夫、曲彦达


大会最新动态
 

2025年1月30日 会议第一轮通知
2025年6月9日  会议第二轮通知、征稿
2025年6月30日 第一轮截止投稿
2025年7月20日 中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
2025年8月14日 SPIE全文投稿截止日期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第三轮会议通知NEW

第十四届光子学学术会议海报模版NEW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投稿模板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全文投稿模板








同期活动
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编/读者见面会
西安光机所主编/读者见面会(光子学报等)
“光域无疆·工程创融” —— 工程硕博创新论坛


大会日程一览表
(最终日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大会详细日程


特邀报告

短期课程
  苑立波  教  授——微创介入医学领域的光纤技术
  马维光  教  授——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碳监测中的应用
  李浩宇  教  授——活细胞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大会报告  
罗  毅  院  士 —— 光子智能技术
王琼华  教  授 —— 电润湿液体透镜理论及应用
胡以华  教  授 —— 面向区域信息调控的新型多功能光学烟幕
胡丽丽  研究员 —— 高功率激光光纤的研究进展
专题报告(音序)  
专题一:光纤光学与应用
曹  原 —— 大尺度量子网络路由优化与演进策略
陈伯文 —— 云边数据中心网络业务卸载保护方法研究
陈子伦 —— 基于空芯光纤的全光纤高功率激光长距离柔性传输
付松年 —— 高速低时延空芯光纤互联
高晨心 —— 多模光纤激光及其光场调控研究
高震森 —— 高速混沌保密光通信研究进展
关春颖 —— 微结构多芯光纤集成器件及传感应用
胡贵军 —— 少模光纤模式损伤测量技术
敬承斌 —— 柔性低损耗空芯光纤的制备及其在中、远红外/THz传感器中的应用
贾世杰 —— 中红外氟化铟基玻璃光纤研究进展
李朝晖 —— 基于空分复用的通感融合系统
李真睿 —— 基于氟化铟玻璃光纤的中红外暗脉冲研究
刘  超 —— 待确定
刘成振 —— 碲酸盐玻璃红外空芯反谐振光纤及应用
刘志海 —— 高保真度特种多模光纤成像技术
庞  盟 —— 空芯光纤气体非线性光学:少周期脉冲压缩与可调谐紫外飞秒激光产生
裴  丽 —— 模式均衡及其光放大关键技术
彭  伟 —— 等离激元超构光纤多共振模式光场调控及其光热赋能的氢敏检测研究
秦冠仕 —— 基于氟碲酸盐光纤的高功率中红外超连续光源
沈  涛 —— 微结构光纤化学传感技术研究
孙琪真 —— 待确定
汪  伟 —— 待确定
王顺宾 —— 新型氟化物玻璃光纤及其应用
王  伟 —— 大规模低轨卫星高韧性光组网关键技术
王义平 —— 极端环境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
肖旭升 —— 3微米波段高功率中红外全光纤激光器
徐冠军 —— 面向复杂深空环境的光通信研究挑战与进展
杨  军 —— 高精度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及应用
杨佩龙 —— 中波红外全光纤高功率超连续激光源研制及应用展望
于思源 —— 待确定
张  杰 —— 千兆夯实运力底座 万兆启航智能时代
张明江/李健 —— 新型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
张  泽 —— 锋芒稳态激光通信技术
朱  涛 —— 高性能分布式振动传感技术
专题二:集成光学与光子芯片
鲍成英 —— 面向精密测量的微腔光梳
崔乃迪 —— 光电融合生态及面临的挑战
董建绩 —— 光电计算和人工智能
董建文 —— 超表面与AR3D光场显示
冯寒珂 —— 集成铌酸锂微波光子芯片:赋能下一代无线网络
高  原 —— 基于胶体量子点的计算成像
韩秀友 —— 抗干扰接收微波光子集成芯片
黄海洲 —— 啁啾周期PPMgLN变频波导器件的集成与应用
江  伟 —— 硅基光学相控阵:元件与集成带来性能提升的机遇
雷  蕾 —— 聚合物硅基异质集成光子器件及应用
李  雨 —— 待确定
林宏焘 —— 光电计算可重构光子集成技术与器件
刘  勇—— 面向红外目标检测的光学神经网络计算
陆梁军 —— 氮化硅-铌酸锂微转印异质集成光电子器件
任希锋 —— 光量子芯片互联
舒浩文 —— 面向超高速互联的大带宽高增益片上集成技术
王安帮 —— 集成混沌激光器
王  健 —— 基于光子集成器件的光场调控技术
巫  江 —— 硅基半导体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
谢小军 —— 待确定
谢毓俊 —— 待确定
袁乐眙 —— 基于超表面的全偏振态调控理论与应用探索
张慧芳 —— 偏振选择型太赫兹波前调控器件
张建军 —— 硅基直接外延量子点激光器及其集成
张  狂 —— 级连超表面及其应用
张文富 —— 待确定
赵  平 —— 超宽带集成波导光参量放大及其应用
郑纪元 —— 基于器件和架构协同创新的感算一体智能感知芯片
邹  毅 —— 基于耦合调控的片上高性能器件
专题三:超快激光与瞬态光子学
常钰磊 —— 稀土发光纳米晶寿命调控及成像应用研究
陈  徐 —— 太赫兹波谱及其超表面功能器件研究
丁大军 —— 待确定
杜  鹃 —— 光电转换过程中的超快太赫兹光谱
郜  鹏 —— 基于结构光照明的三维成像和形变测量
胡小龙 —— 目标自适应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
黄  沛 —— 少周期脉冲产生与测量
黄志远 —— 宽带可调谐紫外飞秒激光产生及应用研究
江  凌 —— 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研究
江  天 —— 二维激子极化激元超快非线性机理与调控
李  刚 —— 高平均功率薄片激光放大技术
李  辉 —— 微腔极化激元室温超快调控
李林军 —— 高性能自调制Tm/Ho激光研究
李政言 —— 超快光场高维表征及其瞬态过程观测应用
李梓辰 —— Ultrafast standing light wave interferometer
梁青青 —— 时空光涡旋的非线性频率转换
刘学青 —— 超快激光构建微纳减反表面与应用
司金海 —— 待确定
田文龙 —— 高功率全固态飞秒激光技术及前沿应用
王晨光 —— 细胞脂滴荧光探针与成像:从形貌观测到物性分析
王  高 —— 高速成像在毁伤测试中的应用
王雨雷 —— 高品质微孔及抗反射精细结构的飞秒激光制造技术
闫理贺 —— 基于高时空-光谱分辨的钙钛矿微纳结构激射动力学研究
杨建军 —— 激光驱动的金属表面原子尺度改性
杨超博 —— 面向高超声速非平衡流流场的光谱测量技术及仪器开发
岳生俊 —— 高次谐波产生中库仑诱导时间偏移的阿秒探测
张诗按 —— 超快光学成像
赵智刚 —— 多波段飞秒激光同步泵浦光学参量振荡器
朱江峰 —— 高功率全固态飞秒激光及非线性频率变换
专题四:微纳光子学
白  雪 —— 高效稀土基光电材料与器件
曹  暾 —— 可调谐超材料技术
陈岐岱 —— 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技术
陈  文 —— 等离激元纳腔极端光场:从分子光力上转换到深度光谱传感
丁卫强 —— 微纳光子结构中的增强光力特性研究
董思禹 —— 超构表面光计算衍射神经网络研究进展
高  丽 —— 新型低维光电感知材料与器件
关贺元 —— 薄膜超光栅增强的光束调制与探测器件
韩  凝 —— 基于外尔光子超材料的手性模式及其拓扑器件研究
黎  华 —— 太赫兹半导体光频梳
李  强 —— 基于微纳光子结构热辐射调控的红外隐身
李  炜 —— 热辐射光子调控及应用
李  垚——基于微纳光子结构的智能热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  杨 —— 基于集成零折射率超构材料的波导、天线和精密位移测量
林琳涵 —— 无机材料激光微纳制造
鲁  平 —— 微纳光学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路翠翠 —— 片上拓扑微纳光子器件
乔  文 —— 像素化纳米光场光刻技术
史金辉 —— 超材料的连续域束缚态及特性研究
宋万鸽 —— 非厄米波导阵列:从趋肤效应到耗散拓扑
谭德志 —— 玻璃微纳结构与光子功能调控
王长擂 —— 钙钛矿叠层光伏的多物理仿真与实验
徐  挺 —— 超构表面多维光场调控技术与应用
于永森 —— 中红外光纤光栅飞秒激光制备及应用研究
袁璐琦 —— 频域与时域中的莫尔超晶格研究
张  诚 —— 待确定
张东石 —— 飞秒激光黑白微纳加工
张建伟 ——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腔场光参量调控
张启明 —— 激光打印人工神经网络研究
张天悦 —— 共振介质超构表面的光热调控及应用
赵  蓉 —— 飞秒激光直写大模场FBG研究进展
专题五:信息光子技术与应用
毕  海 —— 膜层深层次感知技术及其在显示领域应用
曹良才 —— 基于特征域的相位恢复技术
陈  钰 —— 活体精准成像与诊断
单明广 —— 非稳态声场数字全息成像重建技术
甘雪涛 —— 待确定
高  然 —— 大容量空分复用光纤传输技术研究
郭长亮 —— Cortex-wide Observational Miniature Epifluorescence Technique
           (COMET) enables single-cell resolution imaging of large cortical
           neuron populations in freely moving mice
何  俊 —— 飞秒激光直写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及超声传感应用
姜校顺 —— 待确定
孔令杰 —— 待确定
李宝军 —— 光探针操控:从多微粒到单细胞
李文昊 —— 大尺寸高精度光栅制造技术
李宇超 —— 光纤操控、探测与成像一体化研究
廖常锐 —— 光纤内窥成像技术
刘正君 —— 基于计算光学的无透镜成像方法
马冬晗 —— 单分子定位显微镜的成像质量提升方法
桑新柱 —— 大视角高清晰3D光场显示及应用
邵晓鹏 —— 待确定
田  超 —— 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及应用
翁晓羽 —— 基于新型光场调控机理的光学成像技术研究
吴长锋 —— 有机光子材料与生物医学应用
奚  磊 —— 高通量光声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席  鹏 —— 偏振结构光超分辨显微及荧光去散射成像
徐  飞 —— 光纤多功能集成器件及应用
杨  青 —— 内腔超分辨成像
于  洋 —— 水下人机协同全光交互感知技术研究
张  驰 ——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频谱干涉测量技术
张俊文 —— 面向计算与互连的超宽带光互连与智能光网络
张  鹿 —— 长距离光纤传输通算一体化
邹喜华 —— 光子学宽带微波通信感知一体化
张亚男 —— 面向电活性微生物腐蚀检测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
Workshop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安海岩 ——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及应用
陈  飞 —— 高重复频率大能量碟片激光技术及应用
高  聪 —— 面向万瓦高光束质量的Yb-APS光纤
樊荣伟 —— 待确定
李  昊 —— 基于飞秒刻写的一体化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
李  捷 —— 高次谐波激光的发展与应用
李平雪 —— 近红外超短脉冲固体激光放大技术最新进展
李宇航 —— 全保偏光纤无调制共路Fano共振激光稳频
刘兆军 —— 百赫兹、百毫焦1.5微米光参量振荡器技术及应用研究
罗  盟 —— 激光与增材制造:多种材料需求下的激光应用产业发展
王泽锋 —— 光纤气体激光技术
杨学宗 —— 面向自适应光学与大气光学应用的拉曼光纤激光器技术
张晓世 —— 飞秒阿秒高次谐波技术在先进半导体制程中的重要应用
郑耀辉 —— 待确定
周  军 —— 光纤激光中的可控概率分布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周时凤 —— 宽带光放大用增益玻璃光纤
Workshop2:激光光谱技术及应用
蔡廷栋 ——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的燃烧场灵敏探测技术
郭连波 —— 下一代LIBS:多模态融合激光探针
郭瑞民 —— 气体分子光谱参数精密测量及其在气体计量中的应用
李传亮 —— 激光分子光谱技术及其在工程领域应用研究
刘  锟 —— 高温高压恶劣环境下的吸收光谱多参数测量技术研究
马欲飞 —— 石英增强激光光谱传感技术
梅  亮 —— 激光光谱与遥感技术及应用
孙利群 —— 基于吸收光谱测量的痕量气体传感技术
肖  虎 —— 高功率单模光纤激光器:光纤折射率与增益协同调控策略
许振宇 —— 激光吸收光谱复杂燃烧场测量方法研究与进展
杨林永 —— 3-5微米波段中红外高功率超连续谱激光:进展与展望
姚顺春 —— 面向碳减排的光谱新方法及数智化应用
张  超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调控策略
张大成 —— 微型激光光谱分析器件与应用
Workshop3:光电信息智能处理及应用
白慧慧 —— 无人机图像智能感知方法研究
陈凡胜 —— 广域精细热成像技术
陈  亮 —— 待确定
邓  岳 —— 面向科学研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连如 —— 待确定
李荣华 —— 待确定
林再平 —— 待确定
刘  瑜 —— 待确定
王开志 —— 光电对偶信息处理技术
王  琦 —— 从智能遥感视角理解城市的发展、灾害与冲突
周小阳 —— 待确定
会议主题

学术专题一:光纤光学及应用
特种光纤、光纤传感、光纤激光、光纤通信、光网络等

专题主席
张 杰(北京邮电大学)、戴世勋(宁波大学)、张建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于思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题共主席(音序)
关春颖(哈尔滨工程大学)、郭团(暨南大学)、胡贵军(吉林大学)、刘超(东北石油大学)、刘志海(哈尔滨工程大学)、庞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裴丽(北京交通大学)、秦冠仕(吉林大学)、沈涛(哈尔滨理工大学)、孙琪真(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华中科技大学)、王鹏飞(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王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汪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王义平(深圳大学)、王泽锋(国防科技大学)、徐飞(南京大学)、杨军(广东工业大学)、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周桂耀(华南师范大学)、朱涛(重庆大学)


学术专题二:集成光学与光子芯片
异构集成与封装、光刻装备、光子芯片传感与通信、量子计算等

专题主席
李洪涛(清华大学)、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专题共主席(音序)
陈守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董建文 (中山大学)、韩秀友 (大连理工大学)、王兴军 (北京大学)、徐小川 (哈尔滨工业大学)、赵平 (四川大学)、周林杰 (上海交通大学)、郑纪元 (清华大学)


学术专题三:超快激光与瞬态光子学
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高速成像与图像处理、瞬态过程诊断等

专题主席
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付玉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张诗按(华东师范大学)

专题共主席(音序)
陈峰(山东大学)、李景镇(深圳大学)、李林军(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李平雪(北京工业大学)、王璞(北京工业大学)、吴健(华东师范大学)


学术专题四:微纳光子学
光学3D打印、等离激元、纳光子学材料与器件、超分辨光学成像、光学微操作、超表面与超材料、二维材料、激光微纳加工等

专题主席
程鑫彬 (同济大学)、陈岐岱 (吉林大学)、戴道锌 (浙江大学)

专题共主席(音序)
曹暾 (大连理工大学)、丁卫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黎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强 (浙江大学)、李涛 (南京大学)、李炜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林琳涵 (清华大学)、史金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吴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挺 (南京大学)、于永森 (吉林大学)


学术专题五:信息光子技术与应用
智能光子学、新型光学成像、新型光子器件、矢量光场、光存储、3D显示、微波光子学、生物光子等

专题主席
赵建林(西北工业大学)、王云才(广东工业大学)、屈军乐(深圳大学)、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国(中科院半导体所)

专题共主席(音序)
曹良才 (清华大学)、董建绩 (华中科技大学)、付松年 (广东工业大学)、李浩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廖常锐 (深圳大学)、刘正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邵晓鹏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席鹏 (北京大学)、杨青 (浙江大学)、义理林 (上海交通大学)、邹喜华 (西南交通大学)


Workshop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主席:刘兆军(山东大学)、樊荣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姜永亮(航天科工九院)


Workshop2:激光光谱技术及应用
主席:马维光(山西大学)、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Workshop3:光电信息智能处理及应用
主席:智喜洋(哈尔滨工业大学)、汪少林(航天科技八院509所)、路坤锋(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会议征文

1. 投稿模板下载
点击下载摘要模版: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投稿模板
点击下载全文模版: 第十四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全文投稿模板

2. 投稿地址
中文摘要投稿(决定报告类型): http://paper.cncos.org.cn/
SPIE全文投稿(正式出版版本): https://spie.org/submissions/submit/Overview.aspx?EventID=4100985

3. 投稿要求:
① 中文摘要准确反映研究成果的创新点、重要性和具体的理论、实验结果,如有需要可插入图表,投稿时请注明报告人为学生或教师(附职称)。投稿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第一轮)。
② 选择SPIE出版英文论文的参会代表,在摘要录用后注册并登录SPIE Submission and Review System进行英文全文投稿。通过全文审稿的文章将被 SPIE Digital Library 收录,并提交Web of Scien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和Ei Compendex等数据库检索。英文论文须为中文摘要的拓展全文。为反映高水平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投稿内容可以是最近已发表或已投稿内容。
③ SPIE投稿注意事项请参照附件:附件1:SPIE投稿须知.zip
④ 备注1:
    欢迎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以及企业界研发人员投稿交流。
    分会邀请报告20分钟左右,分会口头报告15分钟左右,学生专场快闪口头报告为5分钟。张贴报告大小统一为:宽度80cm,高度120cm,张贴报告请标注文章的编号,页脚请务必标注联系人以及电话和email信息。
   备注2:
    本届会议将评选“优秀学生报告奖”,获奖数量为学生快闪报告的20%,学生须为论文第一作者和报告人,获奖学生将在大会招待晚宴上获颁证书和奖品。
    本届会议将评选“优秀张贴报告奖”,获奖数量为张贴报告的20%,获奖者将在大会招待晚宴上获颁证书和奖品。
   备注3:
    未发表论文有意投稿至会议支持期刊的,请按照期刊要求提交至期刊网站,并在作者留言处备注“Submission for the 14th National Photonics Conference”。期刊开通绿色通道,所投论文经审核录用后优先发表。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lsa/
    《光子学报》(EI、ESCI)       https://www.photon.ac.cn/
    《量子电子学报》              http://lk.hfcas.ac.cn/CN/1007-5461/home.shtml/


酒店住宿
 

    本次会议主会场将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举行,会议提供两个酒店可供选择:
    华旗酒店(地址:哈尔滨南岗经济开发区东北部红旗大街301号)
    悠融酒店(地址:哈尔滨黄河路南直路216号,距华旗饭店直线距离600m,步行约5-7分钟)。

    酒店房型信息如下,需要预订酒店的参会代表请于注册系统中进行登记:

华旗酒店商务大床/标间
华旗酒店商务大床/标间
商务大床/标间  
540元/天(含双早),480元/天(含单早)
华旗酒店高级大床/标间
华旗酒店户型二
高级大床/标间
  420元/天(含单早/双早)


悠融酒店
悠融酒店1
悠融酒店2
标间、大床同价  350元/天(含双早)


交通指南

华旗饭店(哈尔滨红旗大街301号)交通指引

1、飞机到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 乘坐机场巴士2号线至会展中心站,下车后步行238m到达酒店;
 乘坐机场巴士3号线至齿轮路站,下车后步行690m至地铁3号线城乡路乘坐地铁至会展中心站,3号门步行620m至酒店;
 乘坐机场巴士火车站线至哈尔滨火车站,下车后打车6.8km到达酒店(约20分钟);

2、高铁到达哈尔滨西站:
 站内乘坐地铁3号线(凯盛源广场方向)至会展中心站3号口下车步行620m(约9分钟);
 乘坐出租车约27分钟。

3、高铁到达哈尔滨站:
 乘坐地铁2号线(气象台方向)至珠江路站下车,同站换乘3号线(湘江路方向)至会展中心站3号口下车步行620m(约9分钟);
 乘坐出租车约19分钟。

哈尔滨市地铁线网图




悠融酒店(哈尔滨黄河路216号)交通指引

1、飞机到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 乘坐机场巴士2号线至会展中心站,下车后步行445m到达酒店;
 乘坐机场巴士3号线至哈尔滨市东站,下车后乘坐出租车约14分钟到达酒店;
 乘坐出租车约45分钟;

2、高铁到达哈尔滨西站:
 站内乘坐地铁3号线(凯盛源广场方向)至海河东路站下车,3号出口步行1.4km到达酒店或换乘5路公交由淮河路站至信恒古玩城站下车(约7分钟);
 站内乘坐地铁3号线(凯盛源广场方向)至会展中心站下车,3号出口换乘209路公交由淮会展中心站至泰海花园小区站下车(约4分钟);

3、高铁到达哈尔滨站:
 乘坐地铁2号线(气象台方向)至南直路站下车,3号出口换乘53/77/116/365路公交由公滨路站至信恒古玩城站下车(约10分钟);
 乘坐89路公交由哈尔滨站至会展中心站下车,步行约445m即到酒店;乘坐出租车约22分钟。

悠融酒店(哈尔滨黄河路216号)交通指引

联络信息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宏伟(产业赞助) 电话:15776840831
  李天夫(投稿注册) 电话:13936004666
  曲彦达(酒店交通) 电话:15545119319

中国光学学会
  贾瑞卿(缴费注册) 电话:15110196715
                     邮箱:cosoffice@cast.org.cn

会议网站
  http://meeting.cncos.org.cn/photonics2025/

联系邮箱
  ncp2025@163.com


会议交流微信群
    目前一群已满,请后续人员加入二群,若二群已满请加入三群。
    (二维码七天内有效,如过期,请添加会务组人员微信号:18298441853、15807397685,然后加入微信群进行交流。)

一群(已满员) 二群 三群
微信一群 微信二群 微信三群